一般工業循環水垢的類別
1、 硫酸鈣:硫酸鈣在 98℃以下是穩定的二水化合物,其溶解度比碳酸鈣大 40 倍以上,在 37℃以下,隨溫度升高而溶解度增大,但在 37℃以上則相反,隨溫度升高而下降,一般水中不會生成硫酸鈣垢。但硫酸根濃度過大時也會發作硫酸鈣垢,并且會促進腐蝕。
2、 碳酸鈣:碳酸鈣是工業循環冷卻水中最常見的水垢,往常稱之為硬垢,它首要來自補充水的溶解鹽(首要是 Ca(HCO3)2) , 而 在循環冷卻水的運轉中受熱分解成 CO2 和 CaCO3, CaCO3 又是一 種難溶性化合物,它的溶度積是 2.8×10-9,并且其溶解度隨溫 度升高而下降,這是構成硬垢的首要成份。
3、 硅酸:這是因為水中的 SiO2 量過高,加上水的硬度較高,生成十分難處理的硅酸鈣(鎂)硬垢, 因此, 通常限制冷卻水中 SiO2 的含量在 150-170mg/L 之間,但當水中 Mg2+大于 40mg/L 時,即 使冷卻水中 SiO2含量<150mg/L,也仍會生成硅酸鎂垢,因此《工業循環冷卻水設計規范》中規則:
4、 磷酸鈣:為了按捺體系原料的腐蝕,常常要參加磷羥酸或磷羧酸來作為緩蝕阻垢劑,當水溫升高時,磷羥酸或磷羧酸會分解為正磷酸鹽,結果 PO43-與 Ca2+生 成溶解度很低的磷酸鈣垢。因此要注意排污量的操控,將循環水中已失效的緩蝕阻垢劑中的磷羥酸或磷羧酸產品排出,盡量防止發作磷酸鈣垢;構成垢下腐蝕。
工業循環水的水垢的構成條件
當冷卻水中某鹽類的離子物質的量濃度乘積大于溶度積時,為過飽和溶液,過飽和時,就會發作水垢堆積,到達過飽和首要有以下要素構成:
1、排污量削減,濃縮倍數的進步。
2、體系溫度升高,使部分難溶性鹽溶解度下降,構成垢鹽分出堆積。
3、因為碳酸氫鹽是一種不穩定的鹽類,其在換熱器外表受熱會分解成為碳酸鹽和 CO2,而 CaCO3 溶解度很低,達不到 Ca(HCO3)2 萬分之一,因此很簡單在換熱器外表構成 CaCO3垢。